kit

什么都搞,开心就好。

读伍尔夫│到灯塔去


海洋总是能勾起人无限的创作欲望。

但当真正面对她时,大概只能失语了。

1

“当生活暂时沉落,人的感受真是浩瀚无垠。”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阅读意识流小说。进入到伍尔夫的世界,一切都是流动的——光与影,亮与黑,海与天——有关美的一切跃然纸上,阅读即享受流动的盛宴。

诚如布莱克斯东所言:“读了《到灯塔去》之后再阅读任何一本普通的小说,便会觉得自己像是离开了白日的光芒,转而投身到木偶和纸板做成的世界中去”。


2

“万家灯火流动着泛起涟漪,宛如微风托起的银色水面的点点水花。一切贫穷,一切痛苦都变成了灯光——小镇上的灯光,港湾的灯光,渔船的灯光…就像一张魔幻的网,漂浮着,标出某种沉落隐没的东西。”


《到灯塔去》描写了一战后拉姆齐教授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的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

小说的第一部分窗和第三部分灯塔分别从拉姆欺夫人和莉莉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从未真切出现的灯塔。灯塔似乎只是隐喻。直到故事的最后,拉姆齐先生携一双人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阿年画画的莉莉·布里斯科也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瞬间,感悟了什么,向画布中央落下一笔,画出了多年萦绕在心头的幻象。

窗和灯塔,就像是从线性时间的长河中截取的两个断面。窗描写的是某一天下午和黄昏,灯塔则着墨于航行的早晨及中午到达灯塔的情景。所有时间,场景,气息相互交织,矛盾却自然。

第二部分时过境迁,美的不真实。所有文字存在于看向灯塔的重重远眺中,所有情感都溶解在莉莉无人理解的抽象创作里。时间不断流逝,而瞬间却成为永恒。


3

“一艘灰白色船只的寂静的幽灵,在海面上出现又又复消失;海面上有一个紫色的斑点,似乎在海面下有什么东西隐秘地爆炸了,流出了鲜血。这些东西闯入了这片特意设计出来去激发最庄严的沉思并且导致最满意的结论的景象,使人们停下了脚步。谁都难以无动于衷地对它们视而不见,抹煞它们在这片景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海边散步时继续惊叹外界的美如何反映了内在的美。”


我并不能太准确的说出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亦或是读懂了多少。灯塔是什么的象征?我不知道。能描绘的,是读这本书的感受——安静,迷失,震撼——伍尔夫的文字能调动人原本麻木的感官。这是一种错觉,仿佛真的能踏上小城潮湿的石板路,能呼吸到腥咸的海风,能望见遥远的雾中灯塔,能走进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大量的或明或暗的景象接连不断地涌入脑海。

忽然想起一部电影,叫做《碧海蓝天》。剧情和《到灯塔去》毫不相关,但却同样纯粹。结局令人唏嘘。


灯塔,是爱与哀愁。


评论
热度 ( 9 )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kit | Powered by LOFTER